知识产权小常识
日期:2023-04-20 12:58:03 / 人气:
知识产权是基于无形客体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等产生的民事权利,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3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专有权利:(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小科普: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性,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才能产生、取得、行使并获得保护,任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均不能创设新的知识产权权利类型。
我国现行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种子法》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小科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专利、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等民事纠纷的相关司法解释,也是实践中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依据。同时,依据我国加入的一系列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的规定,我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相关权利在其他缔约国内能得到相应保护,他国知识产权在我国也能得到对等的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权属侵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和垄断纠纷。最常见的民事纠纷类型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包括著作权侵权纠纷、商标权侵权纠纷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侵权纠纷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中的仿冒纠纷、虚假宣传纠纷等。
小科普: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和省法院每年都会公布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典型案例,有些曾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如琼瑶诉于正抄袭案、乔丹商标案等),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阅读具体内容。
知识产权保护仿佛与普通人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例如,作为一名消费者和零售行业的经营者,要注意识别商品的标识,防止采购到仿冒他人商标的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经营者更要注意进货时选择正规渠道,留存相关单据凭证;文艺工作者要有版权意识,自创作品及时登记,他人作品不能随意“借鉴”,合理引用他人作品,避免“抄袭”与“被抄袭”引发纠纷或造成损失;技术研发者更要注重研发、保护两手抓,及时申请专利,以免研究心血被他人擅用付之东流。
小科普: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识别常见的知识产权类权利标识,更有利于辨别选择商品或者避免无意识间造成侵权。如®为注册商标的标识,商标权人享有专用权,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使用;TM为英文TradeMark的缩写,意为商标,一般未注册商标使用该标志,未注册商标只有达到一定知名度才予以保护;©为copyright的缩写,意为版权(著作权),在我国作品完成之日起作者即依法产生著作权,但经过登记后更有助于证明权利归属、减少纠纷。
侵犯知识产权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其中赔偿损失在法定条件下支持最高达损失金额五倍的赔偿请求。行政责任主要针对比较严重的侵权行为,由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为人给予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侵权工具,罚款等行政处罚。刑事责任主要是针对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触犯《刑法》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行为人,判处不同的刑罚。
2021年3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明确规定民事案件中对“故意”侵害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的,如原告请求判令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处理。进一步明确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提高侵权人违法成本,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又添加了“重量级”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