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中岩大地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2023-04-23 15:11:39 / 人气: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披露要求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面对新的下行压力,国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调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促进经济企稳回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落地实施,建筑行业仍有较长红利期。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目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引下,国家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基建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十四五规划”提到,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基建。岩土工程技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趋向于闭环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环保化,行业内传统工艺处于优化升级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于地基与基础工程行业新工艺的产生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综合管廊”的不断发展,建筑可用地日趋紧张,高等级建筑越来越多,地下空间开发力度加大,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智慧、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为支撑,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地基与基础工程行业的发展方向。

  2022年作为“十四五”的关键之年, 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4亿元,与2021年保持一致。通过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采招网等公开途径不完全统计,2022年土壤修复行业总资金额约142亿元(包括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农田修复,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咨询服务等),其中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资金额约90亿元。随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推进,各省市陆续更新了污染地块修复名录,2022年全国污染地块总数达到982块,较2021年增长了 27.5%。全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名录中的地块数量处在快速增长阶段 ,土壤修复工程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对于土壤污染治理做出了新的规划,积极探索土壤调查评估和修复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通过试点加快“治理修复+开发利用”制度创新,通过加强承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破解政策障碍;对于大型复杂污染地块,在充分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场内+场外分步验收方法,合理加快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及修复名录的退出机制。标志着我国土壤修复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阶段国内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人口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西南、中南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大,北方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废弃矿场、采石场等。

  岩土工程行业作为建筑业的分支,其发展依托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在经济较为景气的时期,需要工业建设的发展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是国家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复苏常用的手段。因此,本行业抗经济波动能力较强。

  环境修复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知名机构EBJ(Environment Business Journal)曾将环保行业发展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市场初步发展阶段、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加强监管阶段以及成熟稳定阶段。根据目前我国的行业特点,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环境修复行业处于基础设施发展阶段,正在加速成长。未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提高以及经济转型力度的加大,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政策用以规范行业的发展,行业将进入加强监管阶段。

  岩土工程行业所能处理的问题包括:各类建(构)筑物的基础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机场、铁路、港口码头、地铁、隧道等;资源回收利用,能源,历史结构物的保护和修缮,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问题,场地整治和环境改良,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风险减轻等。虽然国内大中型岩土工程类企业众多,但该行业如此大的覆盖范围,足以让技术实力突出、施工质量强、经营范围多样化的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目前参与岩土工程施工服务市场竞争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的岩土工程企业,拥有较好的施工资质、管理水平、技术实力及品牌知名度,有实力竞争国家重点及其他大中型岩土工程项目;二是小型岩土工程施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多数企业只能以价取胜,竞争激烈,毛利率水平较低。

  环境修复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快推进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等生态屏障建设,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加强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进重点流域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推进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上述未来规划方向看,公司的环境修复的业务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公司拥有的环境岩土技术将在环境风险管控、土壤应急和修复等领域中大显身手,公司也将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加快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前沿企业。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有王思敬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公司拥有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岩土工程设计甲级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领域必要的业务资质,是集总承包、专业承包、勘察、设计、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上的优势,相继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并参与了我国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规范中与岩土工程相关的全部三本规范的编制工作,主编及参编了60余部国家、行业标准及教材,奠定了公司在国内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地位。凭借技术优势、项目经验以及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在北京、山东、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区建立起较强的竞争优势,并逐步实现跨区域经营,累计布局全国二十余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目前,公司已成长为一家全国性布局、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岩土科技公司。但是,公司也面临一定的竞争劣势,如: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单一的融资渠道也可能会对公司承揽重点项目和特大型、大型建筑项目造成一定资金压力障碍,从而对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不利的影响。

  公司拥有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特种工程(建筑物纠偏和平移、结构补强)专业承包不分等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工程总承包叁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叁级资质、施工劳务不分等级、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设计环境工程专项(污染环境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乙级资质以及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物探测试检测监测))乙级资质,能够承接和完成各种规模大、周边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的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相关资质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岩土工程、环境修复等领域的服务,是一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能够为建筑、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环保工程等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包括设计、咨询、施工在内的岩土工程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岩土科技公司。

  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环境与节能领域、新能源领域等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服务。

  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采用单一的专业施工承包模式,即根据客户提供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组织,完成施工任务。除此模式外,公司凭借在技术、品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更加侧重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是公司发挥自身的计算分析能力、专利、特有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业主的需求,提供设计方案或针对已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最终完成后续施工。

  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为参与招投标,根据发包人招标文件的发布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司商务中心、岩土各部及分公司,通过固定客户或是相关网站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项目信息,经过分析和筛选,将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确立为公司重点跟踪的信息;在获取项目信息后,公司核心团队与业主进行接洽,取得项目需求信息,并与相关人员交流相关工程技术和解决方案;公司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业主要求履行招投标手续,参与投标工作。

  在投标过程中,公司会依据发包方发包的情况,组织商务中心、技术中心及相关的各岩土部门成立投标小组进行标书的编制工作,承揽岩土工程业务。

  投标完成后,项目经营人员将随时跟踪投标状况,并在中标后及时获取中标通知书,商务中心将对项目进行立项,并组建项目部开始进行主合同的谈判与签订工作。主合同需经商务中心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签订,并交由财务部进行合同备案。

  公司注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对于混凝土、钢筋、水泥等成本较高,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材料,公司实行统一采购。在劳务分包管理制度中,从分包商的选择到施工质量把控上严格进行管理。

  公司的生产模式分为施工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两部分。施工方案编制阶段,公司根据客户提供的地勘报告、设计图纸以及客户的要求等信息,以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公司完成类似项目的经验为依据,同时考虑质量、安全、造价、工期等因素,完成方案编制并履行项目方案的审批。

  项目实施阶段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现场施工、竣工验收三个步骤,具体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项目方案,为客户提供施工服务。在施工前由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勘察及技术准备,认真做好设计方案的核查工作,负责编制施工方案、编制项目计划成本、组织图纸会审。完成现场踏勘及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后,项目部负责组织人员、设备、材料进场等工作。项目含有劳务分包的,项目部对劳务分包商进行现场交底,包括项目合同工程工期、质量要求、明确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以及各单位、人员的责任划分。

  现场施工过程中,在公司的管理下,项目经理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与实施,认真履行合同,完成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签署各项指令和文件,组织并主持工程验收。

  竣工验收过程中,项目部负责编制竣工资料、工程结算书等材料,进行自检及竣工验收。竣工资料经监理、设计、业主签字盖章确认后,按合同约定,开展工程结算工作,同时将项目工程资料报公司存档。

  技术驱动: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通过研发技术创新优势,快速推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增强公司在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公司在市场的竞争优势。

  市场驱动:公司始终坚持“悦人达己”的企业文化,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己任,积极拓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公司在地基与基础行业深耕近14年,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公司目前已和“万科、华润、北辰、中国建筑、中车”等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在主要经营区域也形成有优秀的供应商队伍为公司提供稳定的材料及劳务服务。公司自深交所上市后,凭借上市公司背景及技术实力在行业内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为公司在全国的业务开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驱动:公司进一步优化管理及内控体系,持续加强高效高质的组织绩效管理;继续强化升级激励机制,大大增强了员工主观能动性;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从国内高等院校和优质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同时针对每个员工、每个岗位均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持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管理模式的持续改进,激励机制的持续优化,团队能力的持续提升,不仅大幅度降低公司管理费用,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进行产能提升、成本优化,使用新方法、新工具,提高公司生产效率,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提高公司毛利率。

  公司坚持“科学管理、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贯彻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B/T19001-2016/ISO9001:2015;GB/T50430-2007标准的要求。公司一直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相关规定,从原材料采购到施工完成,质量控制贯穿整个项目施工过程。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项目质量问题。

  公司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明确各级组织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职责,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人人参与安全工作”为原则,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安全生产情况,编写《安全管理手册》为日常安全工作指引,手册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流程,由安全生产组织结构保障体系、培训教育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监督检查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安全资金投入、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等架构而成。通过实施《安全管理手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风险分析,做到事前能预防,风险能掌控,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管理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保障公司安全生产体系健康良好的运行。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公司利用自身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综合能力,以技术为核心,将技术作为设计与施工的桥梁,达成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在设计中融入绿色、环保、高效、经济的新技术,利用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形成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技术、改进设计,为业主提供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及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真正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绿色经济、工期合理的优质岩土解决方案,有效践行“悦人达己,创新卓越”的公司理念,为公司承揽业务提供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可得到相应的技术溢价。

  公司近年来主编、参编了60部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包括作为第一主编与清华大学共同主编的《桩基地热能利用技术标准》(JGJ/T438-2018)、作为第一主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编的《软土固化剂》(CJT526-2018)等。特别是随着国家标准化改革和新型标准体系的建立,强制性规范成为工程领域标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性技术法规。公司参加了我国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规范中与岩土工程相关的 3本规范的编制工作,分别为《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2021)、《既有建筑物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公司还主编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继续教育必修教材《岩土加固与处理工程技术新进展》。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团队核心成员拥有高学历、具备岩土工程类丰富的实践经验。团队主要人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并在冶研院、中科院、综勘院、日本EBH等国内外著名工程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科研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岩土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较为全面。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团队主编、参编了多部岩土工程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担任住建部建筑地基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北京岩土工程协会等多个行业学会、协会理事单位或理事。公司团队整体素质较高,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8.8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0.25%,拥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3人。

  此外,核心团队长期从事岩土工程行业,对于行业的产业特性、经营特点、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团队优势不仅保证了公司岩土工程技术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先进性,而且在公司的战略布局、运营管理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基础。

  在多年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公司团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国家专利,例如复杂工程计算分析技术、长螺旋成桩系列技术、止水帷幕系列技术、岩土锚固系列技术、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开发系列技术、污染场地修复系列技术、土体固化材料技术等,均已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述各项核心技术将为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与王思敬院士合作成立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岩土工程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与王思敬院士及团队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岩土领域的技术水平。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岩土工程行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公司承担了多项重大岩土工程项目,其中包括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如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站、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粤港澳大湾区横琴澳门通关口岸、新建济南东站、北京新机场、北京地铁 7号线号线、来广营北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广西河池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项目等,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面对传统的岩土工程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施工效率低、地层适用性受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公司在多年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开发了多项高效、节能、环保的岩土工程新技术,包括复杂工程计算分析技术、长螺旋成桩系列技术、止水帷幕系列技术、岩土锚固系列技术、地下空间开发系列技术、污染场地修复系列技术、土体固化材料技术等。这些技术均已在多个工程项目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差别较大,对岩土技术的要求较为多样,在计算分析方法、参数选择、工艺设备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对希望跨区域经营的岩土企业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大部分企业采取区域经营策略。公司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积累各地设计、施工经验。经过多年的积累,能够针对于各区域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合于当地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解决方案,并能有效的整合当地及全国资源,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已经成为一家全国性布局的岩土公司,业务已覆盖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江西、云南、海南等在内的全国二十余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始终坚持以“以科技为依托,为客户提供优质岩土解决方案”为使命,坚持聚焦主业,持续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着力优化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员工激励,加强风险控制,积极应对多重压力和挑战。但受宏观经济疲弱、行业竞争加剧等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经营面临多重挑战,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896,709,117.81元,同比减少34.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992,723.51元,同比减少229.13% 。

  聚焦主业,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始终专注于岩土工程行业,凭借不断追求卓越的岩土工程技术实力和项目经营管理水平,与管理规范、运营稳定的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通过优化和创新带来技术溢价,改变传统业务的“低门槛”困境,业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全国各大城市的区域布局,依托于科研成果的持续转化应用,凭借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顺利承建了雄安新区体育中心项目、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标项目、京东合作伙伴大厦项目、金隅数字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新国展二期项目、高铁新乡东站地下停车场项目等工程。

  同时结合公司的岩土工程核心技术优势,布局于环境修复业务板块,针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管控与修复、绿色矿山生态修复以及水环境等环境岩土、水土共治等高关联度的细分市场持续发力,提高业务的承接能力,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报告期内,顺利承建了原柳州市环东金属材料有限公司3号地块及南面道路地块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项目、辛集市白龙邱等历史遗留污泥暂存场整治项目等工程

  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持续稳定的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提升研发实力,通过关注市场动态及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系统的岩土工程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金额 67,099,690.23元,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7.48 %,研发的课题及成果包括:大直径深层搅拌复合桩(DMC桩)技术、高压旋喷动态实时监测及自动化施工技术、帷幕灌浆防渗技术、伺服装配式格构型钢支撑、基坑工程三维可视化自动监测系统、既有建/构筑物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等。截至 2022年底,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申请国家专利599项,累计授权国家专利27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245项;2022年新申请国家专利84项,新授权国家专利4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

  报告期内,公司受益于技术创新,取得了以下成果,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所参编规范标准《焦化污染地块修复技术验证评价技术规范》(T/CPCIF0197-2022)、《焦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规范》(T/CPCIF0198-2022)、《可回收锚杆应用技术规程》(T/CECS 999-2022)、《智慧地总体规范》(T/CIIA014-2022)等已正式发布,累计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60项。“污染场地勘察、固化稳定与隔离屏障关键技术研发及其工程应用”研究项目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性、综合性进展,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在技术上解决高难度问题,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生态文明和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作用,经实践证明有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整体处于行业先进水平,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密实砂卵石层水泥土复合管桩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荣获“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经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该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商业综合体施工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了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荣获“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经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该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今年发展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2023年,我国面临较为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防灾减灾等城乡基础设施仍有明显薄弱环节。今年基建依然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基建工程落地项目数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品质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筑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明确七大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稳步提升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遏制,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规划提出4个方面任务,包括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监管能力提升等。同时,为支撑主要任务落实,规划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大工程,包括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工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我国土壤污染情况详查阶段接近尾声,接下来环境修复阶段即将开启,同时随着《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治理资金来源、商业模式有望得到初步解决,“十四五”期间,我国环境修复将迎来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较好的政策为公司环境修复板块提供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也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环境。

  公司将专注于岩土工程行业,并采取内生和外延的发展模式,以提高业务处理能力为目标,实现全国化战略布局,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岩土工程一体化服务企业。同时,公司将充分依托岩土工程核心技术,积极在环境修复、新型材料和新能源等业务板块持续发力,提高相关业务的承接能力,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将持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优化工程工艺与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智慧岩土布局,着力加强以“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研发力度。公司将积极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城市更新、环境修复和新型材料业务中的应用,提升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和核心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岩土工程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术领先的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业务拓展和国际化布局,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迎接行业的挑战和机遇,实现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和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为成功实现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战略,公司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具体计划加以执行:

  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营销体系的建立是扩大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公司优质项目占比的重要布局,也是进一步深化公司大客户战略和驻地市场战略的关键举措。为了更好的应对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紧抓市场机遇,公司组建营销团队。公司将努力建立起一套从区域市场的调研到项目前期的策划,从市场资源的整合到业务承接,从营销管家服务到项目最终的顺利交付,贯穿项目的科学完整的全生命周期营销体系。营销体系将全面保障项目各环节的平稳运行,成为增强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坚实后盾,亦将为公司在岩土市场进一步深耕和树立行业地位的重要支撑。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的研发实力,深入推进智慧岩土布局,着力加强以“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研发力度。我们将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级研发人才,建立优秀的研发团队,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转化,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岩土工程技术水平,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城市更新、环境修复和新型材料业务的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工程管理和监控水平,实现智慧施工、智慧监测和智慧运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积极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强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和市场优势。

  公司将以传统岩土工程业务为依托,紧抓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开拓环境修复和岩土固化材料等业务领域。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环境修复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公司将利用自身的岩土工程核心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环境修复技术和方法,提供全面的环境修复解决方案,包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管控与修复、绿色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等,为解决环境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岩土固化材料作为一种水泥替代材料,在岩土固化领域具有资源化、高价值利用工业固废、高性价比和绿色低碳特性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司不断研发创新,提供高性能、环保、经济实用的固化材料解决方案,满足市场需求,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延申业务至环境修复和岩土固化材料等领域,公司将实现多业务协同发展,提高业务多元化和新的盈利增长点。

  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大海外布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凭借公司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卓越技术优势和强大品牌影响力,将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深入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公司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公司持续引进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技术及研发人员,增强技术与研发团队建设。技术团队的优化与技能提升有助于公司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研发团队的扩充有助于提升公司研发实力,为公司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研发产品的应用转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此外,公司制定了人才全面培养战略,绘制各岗位人才学习地图,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内部讲师团队,出台学习激励措施,打造全员自觉自愿学习的浓厚氛围,实现人才数据化、信息化、体系化和精准化管理,努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中岩大地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将专注于岩土工程行业,以内生和外延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实现全国化战略布局,并积极向海外拓展,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岩土工程一体化服务企业。同时,我们将依托岩土工程核心技术,在环境修复、新型材料等新型业务板块持续发力,提高相关业务的承接能力,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及环境与节能领域等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服务。近年来中央着力于建立房地产平稳长效发展机制,预计未来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不会改变,可能会对房地产投资造成影响。如果未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可能发生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紧跟国家政策,围绕公司战略规划,动态调整经营策略,采取加快项目实体建设速度,缩短项目资金周期,严格控制成本,深入进行精细化管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等应对措施,提高抗风险能力;稳步开展头部房地产领域的业务,加强拓展基础设施领域及环境与节能领域等业务。

  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岩土工程市场需求呈增长态势,行业内的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国内岩土工程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随着未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行业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岩土工程行业将势必出现新一轮的整合。

  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开发了多项高效、节能、环保的岩土工程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但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可能难以保持目前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公司将继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巩固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

  公司营业成本主要是直接材料费(主要包括预制桩、各类钢材、混凝土、水泥等)、机械租赁费及劳务分包费,如果未来原材料及劳务价格大幅上涨,将造成公司施工成本的变动,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影响。

  公司将加强对项目所需材料和劳务的市场监测,提高对相关物资价格走势的预测能力,综合工程进度、价格走势等因素,合理控制物资采购进度,减少价格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公司全面推行集中采购,建立合格供货商库,公司与信誉好、质量优的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展长期战略合作,保证劳务、材料价格和质量的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金额不断增长。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金额,以及未结算工程施工金额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对公司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公司客户信用状况良好,但未来仍然存在部分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出现逾期或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可能,从而对公司业绩和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公司会继续通过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合同管理、客户信用管理等方式提前控制风险;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争取做到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分析、事后追踪,加强对业务部门回款的考核,做到应收账款的及时清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Axial Fans 济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