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故事我来讲丨27年与“视力的小偷”赛跑 他与患者携手做好健康管理
日期:2023-04-17 14:55:44 / 人气:
央广网西安4月6日消息(记者王祎萍 实习生陈馨逸)一副大框眼镜架于鼻梁之上,说起话来温和亲切,把眼科疾病专业知识讲得有条不紊且通俗易懂,这便是杨建刚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作为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治疗专家,杨建刚从事这一职业已经27年了。本期陕西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杨建刚的故事。
其实,说起“要给眼睛做手术”,乍听上去,难免让人格外敏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患者来讲,他可能是第一次见到一位陌生的医生,手术时会不会疼痛?会不会有其他方面的损伤?会不会有致盲的风险?这些疑虑,让不少眼科疾病患者面对手术时内心十分忐忑。
长期与青光眼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杨建刚发现,这一人群心理相对比较脆弱,情绪上比较容易紧张,对于是否做手术难做决断。“这一现象在患者中普遍存在,我把它叫做‘青光眼性格’。”杨建刚说,“但是有个很残酷的事情就是,青光眼的治疗中,时间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据杨建刚回忆,之前遇见一位60多岁的男性青光眼患者,他确诊的时候正巧碰上腊月二十八,是快过年的时候。医生们本打算过年前完成手术,但是患者执意希望春节期间和家人团圆,年后再进行手术。但没想到,到了大年初四这个病人视力丧失,且药物不可控。
“虽然后来通过手术把眼压降下来了,但是他再也无法恢复光明了。我们都说青光眼是‘视力的小偷’,因为一旦拖久了出现了视神经萎缩,那么视力就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那个状态了。”杨建刚坦言,所以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青光眼患者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对待他们,要非常有耐心,要跟他们做非常深入、具体、全面的沟通。”记者了解到,为了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杨建刚会提前把整个流程向患者详细解释一遍。“我们会先给眼睛做一个检查,看看你现在病情到达了怎样的阶段,手术方式采用啥。而且我们录了很多关于术前谈话、疾病科普宣传相关的视频,患者可以对照着看自己做手术大概是啥流程,术前需要准备啥。”杨建刚表示,术前耐心与患者沟通,是缓解其压力的有效方式。
“有个30岁左右的患者让我印象深刻,他术后来医院复诊,每次说完自己的近况后,反过来‘指导’我们如何开药。”杨建刚笑着说,“像这类患者有较好的自我学习和管理意识,能辅助医生来共同管理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也是我们作为医生所希望看到的。”
为帮助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从而提升患者整体的健康水平,杨建刚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除了在医院内围绕节日节点组织眼科疾病义诊活动,他也经常通过与地方电台合作、开设新媒体账号、举办讲座等方式,常态化分享自己遇到的一些治疗案例,同时向公众科普眼科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知识。
“大家好,今天我来分享一些自己的爱眼小常识。当我们用手机、电脑的时候,第一就是要有意识地给电脑‘暗送秋波’,也就是要多眨眼,这样能够预防干眼的发生;第二就是注意一个‘3个20’的原则,就是你看手机20分钟以后,要抬起头来向20英尺、也就是6米远的地方眺望20秒钟,这个时间很短又很有效,对缓解视疲劳非常有用,希望大家记住哦……”随着点赞和评论量的逐步增长,相信逐渐有更多的人加深了对眼科疾病及爱眼护眼知识的了解。
“针对一些老年患者出行不便的情况,我们还成立了线上微信群,在线为大家提供就医咨询与帮助。”杨建刚说,如今群里的患者来源广泛,包括了周围近10个不同省份。
谈及自己最初戴眼镜的经历,杨建刚回忆道:“上学时有段时间我感觉看东西变得模糊,就去配了副眼镜。我记得当时戴眼镜有些不适,当时也不懂,就简单地理解为是还没有习惯的缘故。但如今看来,当时应该只是假性近视或者视疲劳所造成的,还到不了配眼镜的程度。如果当时有个医生或者验光师能做一个合格的诊断治疗,也许就避免了后期戴眼镜的情况。”杨建刚希望自己可以在眼科医生这一道路上继续学习与深耕,希望未来可以帮助更多人摆脱眼睛问题带来的困扰,从而拥有一个更高质量的生活。
结束采访后,杨建刚又匆匆投入新的工作,第二天,还有很多台手术在等待着他……
一副大框眼镜架于鼻梁之上,说起话来温和亲切,把眼科疾病专业知识讲得有条不紊且通俗易懂,这便是杨建刚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