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日期:2023-04-22 17:21:26 / 人气: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契机。如今,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着三大现实困境: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和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健全。优化数字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强调“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蕴含着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增长潜能,数字经济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与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低成本、广覆盖、高便捷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挣脱农业发展的金融约束,为农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信贷支持,推动低碳项目的开展。传统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大,通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生产系统性转型。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中得以运用,能够准确获取农业生产数据,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同时,智能灌溉遥感、监测等新型技术,可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农业能耗成本。

  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和易腐性的特点,在流通上具有较强的时限性,“传统农产品流通一般会经过生产者、经销商、批发市场、超市等多个中间环节,存在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多、损耗大、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互联网在农村的运用及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把农户、中间批发商、经销商直接联系起来,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交易成本。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线上销售方式,对农产品销售量的增加、消费市场的拓展、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网络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农民生活更加便捷高效,生活幸福感逐步提升。在农业生产上,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种植技术、育苗选种等内容,规范农作物种植方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在农村教育上,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城市优质教学资源与农村中小学对接,知识共享覆盖到每一个乡村,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在农村医疗上,“基于大数据的共建共享、外部经济性的特征,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医保异地联网结算。”同时,城市医院通过互联网向农村医疗机构提供线上培训、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乡村振兴发展中,出现了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较为短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数字乡村建设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任务量大。且农村产业的原始性和技术的滞后性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远高于城市,但相比于城市,农村的投资规模小、区域分布不合理、运营效率不高,资金的投入量少。

  二是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较低。部分农村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偏远,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经济在乡村的普及和发展,影响了农村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其他便民服务。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由网络等核心基础设施和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的基础设施组成,但部分地区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出现了核心基础设施和配套基础设施相脱离的现象。

  一是农村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城市优质的教育、医疗、科技资源吸引了大批中青年涌入,而精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导致数字乡村建设缺少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是科研人才脱离农村,数字农业应用的针对性不足。我国地域辽阔、面积广大,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种植设施及技术水平各不相同,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数字化科研人才在乡村扎根的时间不足,对数字农业的科技研究不够深入,较少联系实际情况,研究成果比较空泛,缺少具体实际的可操作性和运用性。

  我国农村数字化治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核心,社会组织和农村居民在基层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数字化生产生活。但许多乡村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受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影响,对数字治理模式认识不足,缺少利用大数据思维实现数字化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向村民宣传数字化生产生活方式时不够深入,内容流于形式,导致政务大数据治理平台整体利用率不高。

  一是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统筹分析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聚焦各地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公平分配资源,分级分类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同时,通过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引导生活服务类企业在乡村布局,减少城乡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推动数字经济纵深渗透到农村。

  二是推动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薄弱的农村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降低农村地区的用网成本,提高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普及运用率。同时,加快农业生产加工、电力、水利、冷链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改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环境。

  一是培育农民数字素养,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在乡村开展手机应用、直播带货、电商物流等应用培训,让农民群众学会基本的网络使用方式,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线上教育资源,对农村养殖大户和乡镇企业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数字经济基础知识、市场信息、产业运营、企业管理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实地教学对智能播种、智能控温和智能灌溉等新型技术的使用进行规范化指导,实现农业生产流程的科学高效化。

  二是吸引培育数字化专业人才。一方面,各地政府根据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等综合因素,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加大贷款额度、用地优先等措施,吸引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发挥专业知识优势,为构建数字乡村提供新思维和新方略。另一方面,支持高校成立数字乡村研究基地,结合农村地区差异,开展农村信息化基础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关键性技术攻关和政策评估,分类推进数字经济乡村建设。政府推动高等院校开设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运营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是打造高水平的乡村基层管理政务服务团队。加强对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改变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提高利用大数据思维实现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为普通农户、家庭农场主和种植大户提供数字培训服务,帮助农业生产主体转变传统观念,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

  二是总结学习数字乡村发展的成功案例。地方政府应从农业主体、政策规划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数字乡村发展成功的原因,形成符合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由点到面逐步推广扩散。

  三是引导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推动宽带、移动互联网在乡村普及,完善乡村现有微信公众号、政务App等移动应用程序的内容,拓宽线上服务覆盖范围,优化参与主体的参与流程,保障数据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基层政府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农民的需求信息,及时回应农民的合理诉求,解决乡村治理能力低的问题。

  [1]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04):45-59.

  [2]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22-33.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65整形网 Axial Fans 济南网站建设